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我校初二年级学生自2023年11月6日开始到西城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心,集中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盘扣、编织、机器人、篆刻、摄影、汉服、弦丝画等课程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进步。过程中大家全神贯注于每一个细节,看着亲手制作的成品,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课程结束时,大家纷纷兴奋地给老师以及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收获着学习的快乐和成就。
初二年级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实践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劳动兴趣,引导同学们在亲历劳动过程中,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主动劳动、勤于劳动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会带来人生启迪,让同学们内心充满阳光,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在实践中获得成长,为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此分享同学们的感悟:
在学习种植技术时,我知道了许多种植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在移植罗汉松时,我不懂技巧,直接将植物拔出,结果不仅没拔出来,还把植物剥“秃”了。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将植物斜着倒出后,成功取出了植物。在学习剪纸灯技艺时,我领略到了剪纸灯工匠的匠心精神,并以行动向其学习。剪纸灯工匠陈宝尧老人终生致力于剪纸灯技艺。他的作品件件精美绝伦,但每件都需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制作。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也应尽心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技艺,使其发扬光大。于是,我花了一天时间,精心设计,一笔一笔刻出了一件剪纸灯作品,获得了“劳动标兵”的称号。实践活动,不仅使我掌握了技能,又使我近距离接触“老工匠”,领略并传承工匠精神,使我受益匪浅。
——初二5班 梁牧云
香囊象征着祝福与吉祥,经过老师讲解后,同学们纷纷开始操作起来。取适量艾草叶,放于石臼内,以石杵捣之。随石杵一下一下捣在艾叶上,艾草的芬芳飘散在空气中。教室里一片“咚咚”的声音。而我们渐渐只听到自己的那一下下的锤捣声,沉浸在制作香囊的过程里,只有香气在飞,心思专注而认真。当举起做好的香囊时,我们切身体验到了每一个用心的付出都有传承的意义,同时了解和感受到了这种古老的文化习俗。
——初三2班 朱蕙卿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专心地做了两件事——盘扣和红船。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劳动技术,前者需巧,后者需细致。但它们同样传递着规则意识、劳动精神与合作精神。在我们跟着老师一步步按照指令制作作品时,稍有不遵守的地方,满盘皆输;而教室中的一些危险工具没有经过允许不能乱碰,哪怕好奇心作祟,只能忍着。这些行为都在劳动的同时培养了规则意识。盘扣时,系扣若是松了,只能从穿针开始重来,这让我们体会到了每一步都要严谨,规范每一个动作;做模型时,一个零部件若是安错了,后续的处理颇为麻烦,这让我们体验到了环环相扣、认真的重要。我们学习的这些劳动技术都是从前没有接触过的,对于各个步骤都比较陌生。这时,同学之间相互帮忙:在找不到零件的时候帮着找一下,在不会的步骤时主动教一下,这样不仅提升了效率也促进了友谊,同时这些温暖的行为让我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短暂的劳动技术课落下了帷幕,可这次学习带给我们的感悟与成长却是不可磨灭的。感谢这次综合实践的机会,感谢中心老师们的教授,感谢学校老师们的陪伴与付出。收获的技能与精神品质会伴着我以后的学习生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初二3班 张雪祺
在学习中,我对篆刻的了解亦不断地加深,篆刻艺术也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小小一方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篆刻我认为是非常容易入门的一门艺术,基本上在第一天的课程里你就基本掌握了最基础的方法,然而,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东西你就越难以做到满意,并不是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像有些人写了几十年的汉字了,也不能成为书法家一样,这需要的是毅力加上领悟力。以印稿的布局为例,最让我感慨的就是那些字的变化莫测,用加长,缩短,字与字的组合来迎合印稿布局的疏密,美感,这里融入了篆刻家们更多的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吧,也许这就是篆刻的诱人之处吧。
我的名字是三个字,本来打算刻四个字的印,发现自己的名字篆体写出来过于难,于是我就只篆刻了我的姓氏,打破了常规的印章布局,根据印面的需要做了些变形,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印面初稿。小小的方寸之间,不仅仅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美术素养、书法艺术,还能反映刀工、态度、知识素养等等很多,小小的方寸之间果然有见天地的雄魄。
——初二2班 孙雅涵
北京市鲁迅中学
初二年级组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