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故宫——高二年级实践活动札记
发布时间:2023-12-15 18:00:47.0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秋声悄然盈袖,宛若深秋的思绪飘荡在城市的街头巷尾,随着透过窗棂的斑斑日光斜照在故宫金色的玻璃瓦上,刹那间,红墙摇清影,一敛轻柔,浮梦到京城。
今天,我们迎着朝阳漫步在历史长河的文明先声——故宫。
清丽典雅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核心建筑,是紫金城的外朝部分,那沥粉贴金的彩画和雕镂金漆的堂皇无不彰显着它千古华章的淡雅端庄。
镜头一转,来到了乾清门,这里是链接外朝和内廷的门户,也是分割前三殿和后三宫的大门。柔和的阳光铺洒下来,映衬着乾清门斑驳的墙瓦和檐下绚美的琉璃影壁,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金龙绘图和玺彩画令人浮想联翩,高雅端庄的大气风格呼之欲出。
走得累了,坐下来聊聊天,石径小路两侧的宫墙边一排巨大的银杏,风一刮,金黄的落叶宛若天仙诗意般飘然而下,那一刻,我们好似走进了百年前的世界,曾经的威严与辉煌……


游故宫,一次美妙而富有历史意义的文化之旅。深秋的故宫是醉人的,红墙黄叶,鎏金的瓦片,如同一个深沉的诗人,壮丽、深沉与厚重全在他的气质中。故宫,这座代表中国皇家建筑的典范,是明、清两代皇家宫殿的原貌。它坐落在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当我们步入这座历史的长廊,不仅能欣赏到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更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在研学过程中,我们对故宫的历史、人文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每一步行走,每一眼凝视,都能让我们感受到这里曾经的故事。
—— 高二2班 邓明蕊
在步入初冬季节的11月我们高二年级来到故宫做研学活动。印象里,冬天是白色的,冷素而宁静的,但此刻包围我的是内心的火热,红墙与艳黄银杏叶片搭在一起的热烈,以及鎏金瓦散发出的高贵与自豪。
一座座楼阁仍万般辉煌地矗立在我眼前,心中顿时汹涌澎湃。我们戴着讲解耳机,踏上金水桥,开启了一天的故宫之旅。穿过太和门,整个太和广场和太和殿映入眼帘,环顾四周,整座宫殿肃穆的静立在中间,向我们诉说曾经的辉煌。今天的太和殿是清康熙三十四年后重建的形制,它下坐三层白玉台阶,中间的浮雕都有独一无二的象征意义……听着老师的讲解历史的一幕幕像是呈现在我眼前。 走进珍宝馆,这里一共甄选了约400件文物,每一件文物的颜色、外形和细节都难以用华丽的词藻形容,它们的精美绝伦似乎是不要人夸好颜色,静静的呆在那里向现在的人们展现着历史和风华岁月…… 冬日下午的暖阳照在我们的脸上,一天的故宫研学接近尾声,我们抚摸了历史的痕迹,追溯了百年前的中国,经过一天的学习,坚定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迎着11月初冬的暖阳,北京市鲁迅中学高二全体师生来到了故宫。我们穿过高大的午门,就看到了匍匐在地上的古广场,抬眼望去,几百年前的排水龙头还坚守着岗位,房檐上的仙人走兽仍在眺望守护着紫禁城,在观览了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后,我们走入了皇家玉雕的展览室,一棵棵由玉石、珊瑚粘贴拼接而成的玉兰花、桃树等精美盆景;跟随着导游的步伐,我们看到了有这神秘历史的石鼓馆,十面石鼓上篆刻着古老的文字,而且每当战乱四起的时候它们就会一起消失在战火之中,但当局面安定时又会一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无数文人墨客为它写下优美的歌赋;最后我们来到了御花园,园中怪石古柏密布,空隙处点缀着盆栽奇石,地上细碎的卵石中隐藏着900多幅不同的图画,包含着人物、花卉、典故等等,映衬出中心的小亭。初游故宫,让我们更能了解身边的故事,脚下的历史,团队的协力合作让我们收获了深厚的友谊,发掘身边的艺术与文化的宝库。
—— 高二2班 李嘉胤
北京的初冬我们年级来到故宫做研学。每个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虽然已不是第一次到这里,但跟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故宫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帝上朝和居住、生活的地方。共有8700多间房间。计算着一个人一天参观一个房间,要花三十年才能走完呢! 我们先在午门前集合,然后一起向着故宫内部进发。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大的宫殿。远远望去,金色的瓦,红色的墙,汉白玉的基座,在蓝天白云下显得高大雄伟金碧辉煌。走进一看,只见柱子上、门窗上到处雕刻着腾云的龙,这是皇帝尊贵的象征,在古时候是不允许出现在普通的建筑上的。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块铺在台阶上长十几米,宽3米,重2500多吨的石雕。这么大这么重的一块石头,是怎么运过来的呢?聪明的古代劳动人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冬天,北京天气很冷,水在室外一下就结成了冰。他们就在运输的道路上,每隔几百米挖一口井,把井里的水洒到地上、石头上,这样路面和石头上都结了冰,就会变得很光滑了,然后再绑上绳子拉就会省力了,它们都是这样被运来的。这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吧! 活动时间我们一起来到文创馆,故宫文创一直以来都独树一帜,总能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惊喜。怀表、手表、香膏……无一不体现了极具东方审美的“宫廷美学设计”,让人流连忘返。对于传统美学物件的融汇与创新,能让我们更加切身体会到宫廷美。 在珍宝馆,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馆内的珠宝、金银、玉石。每一件宝器都瑰丽绚烂、花团锦簇,让人目不暇接,不禁感叹古人的技艺之精湛。300多年的珍宝,被我们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逛了个遍,也算是大饱眼福了啊!紧接着我们就来到御花园内。御花园的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园中古柏藤萝皆有百年树龄,放置各色山石盆景,如绛雪轩前摆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看似一段久经曝晒的朽木,却为石质。御花园采用了彩石路面。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铺砌而成,华美靓丽。御花园也是故宫内我最喜欢的一部分了。 最后,我们用一张研学报告单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它替我们留存了美好的回忆,加深了对故宫的了解,期待着与故宫的下一次相遇。
—— 高二2班 李铭爱
故宫让我这个几乎没有太过多关注过古迹的人立刻陶醉其中。
走进故宫就像走入了一部简史。从午门进入一直往前走,过太和门,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霎时映入眼帘,它叫太和殿也称为金殿。金黄的琉璃瓦,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显得十分壮观,周围的小殿如同众星拱月般拥簇着太和殿。登上汉白玉的阶梯,来到大殿前,大殿内金碧辉煌,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殿内的十二根柱子,柱子上的龙栩栩如生,殿内到处都是龙的图腾,正中央还摆着一把黄金龙椅,把手上有一只活灵活现的龙,显得尊贵奢侈。太和殿是皇帝行使统治权利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屋顶弯弯的屋脊角都雕有十个屋脊兽,除了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外,也意味着十全十美。这座大殿给人一种庄重之感。 来到钟表馆,这里是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中的一个特殊门类。这些装饰华贵、制作精美、功能复杂的钟表,通过贸易、官员进献、外国使团或组织馈赠、清延自主制造等几种途径汇聚清宫。故宫博物院的中外钟表藏品数量超过1500件,制作年代从18世纪至20世纪初不等,既有来自英国、法国、瑞士的名家之作,也有出自清宫做钟处和广州的精品,以及一些中西合璧的产物,堪称世界博物馆钟表收藏中的翘楚。从第一件钟表进入宫廷开始,400年来有规律的滴答声奏响在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今天,故宫人悉心呵护着当年的卓越技艺与精致美学,用工匠精神延续一个关于“时间”的动人故事。 穿越历史,我仿佛成了时间的旅人,紫禁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感到无比幸运能够亲身体验它的壮丽和神秘。这个地方让我明白,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而紫禁城将永远是中国文化的灵魂。这一刻,我仿佛与千年前的人们建立了一种连接,一种跨越时间的默契。—— 高二2班 梁瑞家
撰稿:高二(4)班 王钰彤
摄影:高二(2)班 薛子涵
高二(4)班 闫博睿
北京市鲁迅中学
高二年级
2023年11月